学院新闻
学院新闻
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咸宁桂花飘香时,教研再启新征程——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二次教研活动
作者:王冯骏子发布日期:2025-09-19点击数:

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”在这金秋送爽、丹桂飘香的季节里,咸宁校区外国语学院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二次教研活动。9月17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教师齐聚一堂,围绕“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”与“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的校本化实践”两大主题,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深度教研。

会议伊始,王冯骏子老师以“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”短视频的实现路径为题,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、实操性强的精彩分享。她指出,英语短视频不仅是语言输出的新载体,更是“实践育人”的重要抓手。通过短视频创作,学生能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,提升跨文化表达能力,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意识。在“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要求”环节,王老师强调,内容要真实有温度,叙事要共情有逻辑,表达要地道有美感。她结合多个优秀案例,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、文化符号与情感共鸣,打造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国故事。更为亮眼的是,王老师还从“技术赋能”角度,系统介绍了短视频的实现路径。她现场详细讲解了运镜技巧、滤镜选择、A-roll与B-roll的剪辑逻辑,并分享了AI数字人、动画视频制作工具(如万彩、来画、豆包、即梦等)的使用心得。她鼓励老师们“用技术降低创作门槛,用创意提升育人实效”,让学生在实践中“学英语、讲中国、走世界”。

随后,尹莹老师以“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的校本化路径研究与实践”为题,带来了另一场思想盛宴。她立足国家“新文科”建设战略,深入剖析了外语课程思政“为何校本化”“如何校本化”的核心命题。尹老师指出,校本化不是“另起炉灶”,而是“因校制宜、因课施策”。她结合咸宁校区外国语学院办学特色与学生实际,从“课程目标重构—教学内容融合—教学策略创新—评价机制优化”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了外语课程思政的校本化实践路径。最后提出,“思政不是灌输,而是润物无声;不是加法,而是有机融合。”

会议最后,邵建芳副院长从“思考、实践、提炼、总结”四个角度,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深度点评。用“两个故事、两条路径、一种使命”作总结。他指出,王冯骏子老师用“短视频”讲好了中国故事的技术表达,尹莹老师用“课程思政”讲好了中国故事的价值表达,两者共同指向“培养具有中国情怀、国际视野、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”这一育人使命。

邵建芳指出“教研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”在这丹桂飘香的秋日里,咸宁校区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,再次出发。他们将继续以语言为桥、以文化为帆、以技术为桨,在“讲好中国故事”的征程中,驶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

下一条:“小雨滴”再添殊荣!湖北省爱心托管班落幕,市级荣誉见证志愿担当